侵权商品查获销毁
商业秘密如何保护?
另有记者提问,现在商业秘密保护越来越受视,市场监管部门作为执法部门,如何加大这方面的保护力度?长三角区域跨区域执法是难点,上海在知识产权跨区域协同保护方面有怎么样的探索?
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总经济师李孝猛介绍,2022年,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处商标、、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领域违法案件1129件,结案1035件,罚没款1250万元,移送**机关案件33件。具体来说,主要三个方面的工作成效。
,执法办案工作迈向新台阶。加大执法办案力度,组织开展系列知识产权执法专项行动,保护权利人知识产权,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。
组织开展民生领域案件查办“铁拳”行动。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物资、农村食品、产品等商品,严厉打击侵权行为。普陀区市场监管局查处8起销售侵犯系列商标权商品案,查获侵权商品1084件,商品种类涵盖米老鼠、唐老鸭、、毛绒玩具及书包、挂饰等。
组织开展标志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,开展、立体化保护。市局执法总队在东京会和北京会期间,对35家侵犯标志专有权的企业,依法予以查处,同时引导企业及时进行合规整改。
组织商标代理行业专项整治行动。期间,黄浦区市场监管局,查处将名称大量申请注册商标案,严厉打击商标囤积行为,有力保护老商标资源,被市场监管总局评为2022年知识产权执法典型案件。
组织协调打击侵权工作。上海市连续3年在全国打击侵权工作考核中。每年组织全市侵权商品统一销毁行动,2022年共计销毁300余吨,货值金额近5000万元。
二,商业秘密保护开局面。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大力推进商业秘密保护工作。高标准建设商业秘密站点。2022年,完成160余家市区商业秘密保护区、站(点)的创建工作。浦东新区、奉贤区成功入选全国批20个商业秘密保护试点地区。
高水平开展商业秘密保护执法。松江区市场监管局查办的堃恒侵犯商业秘密案,权利人通过致函中国驻德大以示感谢,并追加3亿人民币的对华投资,将区域总部落户上海。
三,执法协作机制形成新模式。加强跨区域协作和市区两级联动,实行“打、端窝点、摧网络、断链条、追流向”的打击模式。例如,上海、浙江两地市场监管部门通过案前违法线索信息共享,行动中案情动态实时互通、定位、快速跟进,对侵犯“西湖龙井”证明商标权行为实现了跨区域、一体化、全链条的打击。